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头条新闻
中美“地球关键带科学”研讨会在筑城召开
发布时间:2015-10-11

106-7日,由中国和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中美地球关键带科学研讨会在贵阳金阳大酒店举行,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普度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等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城市环境研究所、南京土壤研究所、地理与资源研究所、生态中心、南方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刘丛强院士、地学部主任傅博杰院士以及美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地学前沿处处长Carol D. Frost博士、地质生物学处处长Enriquta Barrera 博士参加会议并分别做了讲话。 

地球关键带是从地表植被到地下含水层底部的维系生命和人类生存的地表区域。在全球人口增加、粮食短缺、环境恶化、土地利用等全球变化背景下,地球关键带功能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传统的生态观测站、土壤观测站等由于时空尺度等方面的限制,无法满足地表关键带研究的需求。最近8年期间,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陆续建立,成为研究关键带岩石、土壤、水、空气、有机物和人类调控的重要对象和工具。 

会议以主旨报告、大会讨论、小组讨论的方式就当今地球关键带研究的内涵、国际合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地球关键带观测的基本要素、方法和手段及中美双方就关键带方面未来的合作研究计划等方面展开了系统讨论。 

与会者一致认为,地球关键带科学是目前地球科学领域非常重要和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地球关键带的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思维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将岩石学、土壤学、水文学、大气科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等各学科的科学家汇聚在一起,将可能为阐述表层地球系统演化和维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奠定重要的科学基础。中美两国在地球关键带研究领域具有各自的特色和良好的互补性,中美科学家除了可以开展相同背景下的对比研究外,中国在生态脆弱区、城市等地区的关键带研究将扩展国际地球关键带研究,双方的合作有望在相关领域得到更多突破性认识。双方一致同意将通过加强学生、博士后和访问学者互访、双边联合申请项目、观测站基础数据共享、定期开展中美关键带研究研讨会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合作,为国际地球科学研究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108,全体与会人员前往普定生态站的沙湾实验区、陈旗小流域、陈家寨示范区开展了野外考察。按照本次会议的安排,参会者还将前往位于江西的江西鹰潭生态站等野外观测基地考察。 

 

会议现场

考察普定生态站

(环境室 丁虎/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