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地化所东天山早二叠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构造背景研究取得新认识

发布时间:2013-12-03

中亚造山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显生宙造山带之一,横跨欧亚大陆,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地处中亚造山带南缘新疆北部是我国仅次于金川的第二大Ni资源基地,长期以来,新疆北部众多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是颇有争议的地质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宋谢炎研究员,带领研究生经多年对新疆黄山-镜儿泉成矿带的细致研究,于2013年在国际知名地学刊物Journal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发表了题为“Syn-collisional tholeiitic magmatism induced by asthenosphere upwelling due to slab detachment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的文章。该文在对该成矿带多个早二叠世含矿岩体大量的全岩常微量元素和同位素、锆石U-Pb年代学、及铬尖晶石和辉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基础上,结合他人对该成矿带区域构造演化、同时代变质岩及花岗岩的研究结果,并与塔里木大火成岩省早二叠世镁铁-超镁铁岩浆岩进行了对比,提出黄山-镜儿泉成矿带的形成是康古尔-雅满苏岛弧与中天山陆块碰撞过程中,由于俯冲板片失速-线状断裂导致软流圈从狭长的板片窗上涌的结果。上涌的软流圈不仅发生了其本身的减压部分熔融,还使上覆交代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岩浆上升进入地壳形成了长达500余公里的黄山-镜儿泉成矿带上若干含矿岩体。该观点阐明了在同碰撞背景下,经过特殊的地质过程也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岩浆铜镍硫化物成矿作用,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类矿床成因的认识。  

http://jgs.lyellcollection.org/content/170/6/941.short                                                                                              

                                                      (矿床室 宋谢炎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