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动态

第二届“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学术研讨会”纪要

发布时间:2010-12-14

为纪念著名矿物学家、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外籍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陈光远先生诞辰90周年,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联合主办,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6~7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学术交流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得到国内同行及相关领域学者的积极响应。来自全国各地22个单位的70余位代表和在内的近300人次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日本爱媛大学Kiyoshi Fujino教授、北海道大学Takaya Nagai教授和博士生李林,也应邀参会并发表学术演讲。会议共有29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报告。为鼓励青年学者及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对优秀青年学术报告给予了表彰并颁发了优秀报告证书。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由孙岱生教授和李胜荣教授等收集整理、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的《陈光远文选》首发式,并赠予参会代表。

中国科学院莫宣学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高度评价陈光远先生的学术成就和他对我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孙岱生教授等10多位专家学者回顾了陈光远教授关于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的学术思想,展望了这一学科在地质找矿和环境与生命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会议认为,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在资源、环境和生命领域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研讨会上,孙岱生教授从多个方面谈了自己对陈光远先生成因矿物学思想和研究方法的体会;袁润广研究员介绍了陈光远先生关于密云沙厂铁矿成因与找矿矿物学的研究思路;孙培基高级工程师高度评价陈光远先生利用成因矿物学思想找矿的巨大成就;邵伟教授详细介绍了陈光远先生在矿物标型新方法应用方面的创新性思维;宋玉国高级工程师和黄绍峰高级工程师以“在导师的旗帜下”为题,回顾了陈光远先生的学术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认识和体会;孟繁聪研究员以陈光远先生在俄罗斯接受外籍院士授勋为背景资料,讲述了陈光远先生对中国矿物学发展的贡献,他引述国际矿物学会原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N P Yushkin的话,认为陈光远教授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格里戈利耶夫”。

本次会议的研讨主要内容有:地幔与宇宙成因矿物学、地球表层系统成因矿物学、地球深部过程成因矿物学、矿床成因与找矿矿物学、生物成因矿物学,以及其他领域的成因矿物学等;涉及到矿物个体和系统发生史、矿物成因与环境标型、矿物温压计、矿物共生分析、矿物成因分类、成因矿物学史和成因矿物学方法论等。

围绕以上主题,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胜荣教授作了“大力加强资源环境与生命过程成因矿物学研究”的主题报告;鲁安怀教授介绍了基于成因矿物学理论开展的环境矿物学研究成果;王章俊研究员介绍了我国矿物种和系统矿物学研究的立项情况;陈天虎教授报告了中国黄土中铁氧化物的矿物成因研究成果;黄菲副教授报告了纳米—微米级黄铁矿的发现及其生长过程的探讨成果;贾琇明博士报道了山西代县碾子沟金红石矿床的矿物学和年代学研究成果;张爱铖教授以Dhofar 458月球陨石中重结晶锆石的发现及意义为题,介绍了天体矿物学的现状;许虹教授以矿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矿物在地表环境中的转变、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对环境的影响为论点,讨论了成因矿物学与生态环境的联系;王长秋副教授的学术报告涉及到生命过程,他用大量图像展示了几种乳腺疾病矿化特征的初步研究;谢巧勤副教授介绍了中国黄土高原红粘土中凹凸棒石对环境的指示意义,指出它是一种干旱-半干旱气候的指示矿物;连宾研究员通过大量实验探讨了微生物成因矿物学;董国臣教授研究了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地质意义,指出重砂矿物及其组合可以为寻找原生矿床提供线索;王宝德教授报告了冀北中生代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约束机制;施倪承教授报告了金属及其互化物矿物物种大爆发及其成因探讨;罗照华教授介绍了岩浆作用的物理过程与锆石的成因矿物学;孟繁聪研究员讨论了蛇纹石化橄榄岩中巨晶锆石的成因;李国武副教授报告了西藏罗布莎地区7种合金矿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韩秀丽教授报告了别杰赫金矿蚀变矿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罗泰义研究员报告了个旧锡矿的矿物学及其对矿床成因的制约研究成果;许英霞教授报告了新疆红山铜-金矿床氧化带矿物系列研究及其意义;申俊峰教授介绍了近红外矿物分析仪用于矿物学填图的实践。

许多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也在会议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其中李艳博士讨论了微生物与半导体矿物之间的“电子通讯”及其环境效应,于洪军题为“玲珑金矿黄铁矿热电性与微量元素标型及深部金矿化评价”的报告荣获一等奖;孙文燕题为“山东乳山金青顶金矿床热液蚀变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薛建玲的“胶东邓格庄金矿黄铁矿标型研究”、余宇星的“黑龙江省三道湾子金矿金碲系列矿物特征研究及其形成机理的探讨”、杨斌的“赣西卡林型金矿热液蚀变特征及矿物学标志”、孙雨沁的“黑龙江金厂金矿18号矿体围岩蚀变特征和矿物短波红外光谱填图”的报告荣获二等奖;王煜的“PIMA及磁化率测量仪在山西省五台县东腰庄金矿蚀变岩研究中的应用”、李山坡的“黑龙江金厂金矿钾长石的结构状态与温度及其成矿意义”、代堰锫的“北武夷蔡家坪铅-锌矿床硫化物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时代讨论”、杨利军的“黝铜矿-砷黝铜矿矿物学研究进展”、王巧玲的“浅淡黑龙江金厂金矿黄铁矿热电性特征”,以及郇伟静的“甘孜-理塘带金矿床形成条件的矿物电子探针研究”等报告荣获三等奖。

日本的地球深部矿物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有很高的地位。K.Fujino教授在会上做了“Spin transition of ferric iron in the lower mantle”的报告。T. Nagai教授做了题为“A new window to the interior of the Earth—An application of neutron beam to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science”的报告。北海道大学博士生李林的报告题目是“Formation of CaSiO3-MnSiO3 perovskite at the lower mantle condition”。

陈光远先生是我国成因矿物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此次出版的《陈光远文选》,从成因矿物学学科史、成因矿物学原理与方法、铬-铁矿床地质与成因矿物学、花岗岩成因矿物学与金矿化、金矿床热液蚀变成因矿物学、金矿床脉石矿物与矿石矿物成因矿物学、金矿床和金矿省矿物学填图等7个方面展示了陈光远教授在成因矿物学领域的学术成就。该书必将为我国矿物学的发展起到助推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包括矿产在内的各类资源的需求仍强劲不衰,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关于生命过程、环境保护、新材料、新能源等已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成因矿物学理论将在上述各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这次会议的召开,为成因矿物学在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成为学术活动的“助推器”。

 

(孙文燕、申俊峰、李胜荣供稿,学会秘书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