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经济日报】为西部发展撒下科技火种——“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实施20周年综述
发布时间:2016-12-16

1996年,为缓解西部科技人才匮乏之困,一项名为“西部之光”的区域性人才培养计划由中国科学院率先启动推出。一批批青年科技人才扎根西部,建功立业,构筑科研梦想。

撒下火种

1996年,中科院启动“西部之光”计划,从科研事业费中挤出1000万元,资助中科院兰州、新疆和昆明分院所属研究单位以及地球化学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的1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同时,启动西部科研骨干攻读在职博士项目。

“西部之光”计划启动后,得到了中央组织部的充分肯定。1998年初,中央组织部与中科院共同印发《关于推进“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奏响了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科技人才序曲。

2003年启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推荐遴选西部地区青年科研骨干到东部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访问;2004年启动实施“西部之光”联合学者项目,支持东部及海外优秀人才通过“柔性”方式参与西部建设(002302,股吧);2007年,“西部之光”计划增设专项,资助优秀博士毕业生到西部落户工作;2015年,设立“西部引进人才”项目,为西部院属研究机构输送学术技术带头人;同年通过设立“西部青年学者”项目,加大对优秀青年人才支持力度。

“‘西部之光’计划是播种机,人才是种子,各项环境政策是土壤。它为西部发展撒下了科技火种。”中科院新疆分院院长张小雷说。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胜就是一颗“种子”。他是土生土长的甘肃人,2008年获得中科院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后,2010年入选中央组织部、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14年终期评估为优秀并获“西部之光”后续支持。现在,作为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他已先后承担并完成10余项课题,并在相关领域获得应用。

像张永胜这样的“种子”还有很多。20年来,“西部之光”支持重点与一般项目/西部青年学者项目入选者近1100人,联合学者与西部引进人才130多人,为地方培养在职博士260多人,资助西部研究所引进博士1000余人。

收获果实

20年来,一大批“西部之光”入选者聚焦地方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形成大量新的学科增长点,取得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提升了西部的科技创新能力。据不完全统计,历年入选者共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500项(其中国家级奖励56人次),授权专利3000多项。

“通过‘西部之光’项目,我的科研方向结合地方需求,实现了科研思维的转变。”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阿拉善荒漠生态水文试验研究站站长司建华,是“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优秀入选者。司建华2010年入选“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一般项目,入选题目为“黑河下游荒漠河岸林蒸散耗水及生态水需求研究”,项目成果被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等单位应用。

20年来,“西部之光”入选者始终围绕解决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在西部区域环境治理、野生资源开发、民族医药开发、民生改善及公共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统计,入选者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437亿元,获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展望未来

迄今,中科院已为“西部之光”计划累计投入经费超过4亿元;地方配套支持经费近4000万元。项目支持范围也逐步扩大覆盖到西部12个省(区、市)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此外,“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国家各部门和地方各省(区、市)已累计投入经费约1.4亿元。

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说,“20年来,‘西部之光’的支持,体现了国家对西部人才的关怀。未来,‘西部之光’也要考虑加大对单个人才和项目的资金支持”。

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赵卫认为,“‘一带一路’为西部提供了重大机遇,对‘西部之光’计划是一个更大的推动”。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推进,必将进一步激发西部地区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的强烈愿望,培育符合西部创新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成为首要任务。”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近日在一篇“西部之光”计划20周年的总结文章中透露,中科院将不断优化布局,提升管理,推进“西部之光”计划在更高层面上实现升级调整。

中科院计划以西部地区科研院所为主导,联合东部地区相关研究力量,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研机构或大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科院计划增强“西部之光”计划在服务西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作用,鼓励、引导青年科研人员向地方科技热点需求项目靠拢,打造一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用型科技人才队伍。

 

本篇文章来源于 《经济日报》(2016-12-13)|(作者 佘惠敏)

原文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6-12-13/1873195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