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中科院地化所:稻米汞研究获进展
发布时间:2014-07-29

糙米(腹部位于右侧)中Hg、Cd和Mn等元素SR-μXRF扫描图(A为纵剖面,B为横剖面)

 

汞污染区稻米富含甲基汞是一个普遍现象,稻米甲基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明确稻米中汞的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及其结合方式,是全面理解其生物有效性、新陈代谢过程及毒性特征的前提,在汞的毒理学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近期,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冯新斌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我国西南汞矿区稻米不同部位(米壳、米糠和精米)汞的分布特征和化学形态等问题开展了详细而系统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稻米中的无机汞主要储存在米壳和米糠中;但是具有高神经毒性的甲基汞则主要位于精米中。因此,在碾米过程中,大量的无机汞(约78%)会随着米壳和米糠的去除而被去除;然而,大多数甲基汞则仍然保留在精米中(约80%)。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微区谱学成像实验表明,相对于胚乳,汞(主要为无机汞)强烈富集在糙米表层,对应为果皮和糊粉层。利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学技术及主元分析方法,该研究推测稻米中的无机汞主要是与半胱氨酸结合,并以植物螯合肽的形式存在。因此,这部分无机汞被稻米吸收后很难发生运移,致使其主要富集在糙米表层。同样,稻米中的甲基汞也主要与半胱氨酸结合,但与无机汞不同的是,与半胱氨酸结合的甲基汞主要赋存于蛋白质中,且在水稻生长期间这部分甲基汞会随蛋白质一起发生明显的运移,最终被储存在精米中。该研究在分子水平上为揭示水稻对无机汞和甲基汞的吸收及富集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

 

本篇文章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4-07-28 第6版 进展) | 作者:王晨绯

转载于中国科学院网站, 链接:http://www.cas.cn/xw/cmsm/201407/t20140728_416814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