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中国科学报】科技博览
发布时间:2013-03-22
世界最大地面天文观测装置正式启用
 
总投资15亿美元、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面天文学观测装置——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天线阵近日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正式投入使用。这个天线阵位于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的查赫南托高原,海拔5000米。66个重约120吨、直径从7米至12米不等的高精度抛物面天线组成一架直径16公里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分辨率可达0.01角秒,相当于能看清500公里外的一分钱硬币,“视力”超出“哈勃”望远镜10倍。该项目由北美、欧洲和亚洲等多个地区的天文机构合作完成,其工作波段位于毫米波和亚毫米波,这是人眼看不到的波长。研究人员介绍说,在这个革命性的观测装置协助下,他们可对宇宙中的尘埃云和恒星的形成开展深入研究。正式启动仪式在天线阵列附近的一个天文台中举行,智利总统皮涅拉通过大屏幕向观察中心的智利科学家发出指令,同时启动66个抛物面天线中的57面,一齐指向苍穹。据介绍,另外9个抛物面天线将在今年10月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好奇”号再遇计算机故障
 
由于第二次遇到计算机故障,“好奇”号再次进入名为“安全模式”的最小活动状态。“好奇”号曾于2月底因计算机故障进入“安全模式”,并于3月初返回活动状态,但科学工作未恢复。新故障是由于计算机系统要删除的一个文件与“好奇”号正使用的文件有关联,删除过程中发出错误提示,“好奇”号随即进入“安全模式”。这意味着“好奇”号投入科学工作的时间再次被推迟。若不是出现这次故障,“好奇”号原本将于3月18日恢复科学工作。目前来看,解决故障可能需要“两个火星日”(一个火星日长为24小时39分钟35秒)。尽管技术上遇到一些挫折,但科学家在分析“好奇”号数据方面已颇有进展。分析结果显示,“好奇”号目前所在的位置过去曾水源充足。此前的分析表明,火星古代曾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
 
植物抵抗病原菌时有个“通信员”
 
日本近畿大学农学部的研究小组表示,在植物抵抗病原菌感染时也有一种起着“通信员”作用的物质,对它进行研究有助培育出抗病害能力更强的农作物。在对水稻的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进行研究时研究人员发现,水稻中存在一种名为OsRLCK185的蛋白质,在水稻面临病原菌感染的威胁时,它能够从病原菌的标志性物质处获得信息,并像通信员一样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与免疫有关的其他蛋白质。水稻的免疫系统在获知相关信息后,会产生各种免疫反应,比如使细胞壁变厚,或分泌抗菌性物质等,帮助水稻抗击病菌。但是,病原菌也注意到了这个免疫系统“通信员”的作用,它在企图感染水稻时会想办法阻止这种蛋白质发挥作用,从而阻碍水稻出现免疫反应。这一发现有助培育出抗病害能力更强的农作物和使植物免疫功能更加活跃的药物。
 
海底万米处存在原始生态系统
 
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的一个研究小组报告说,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水深1.09万米的海底泥沙中,原始微生物非常活跃,这表明那里存在适合贫营养环境的生态系统。研究小组开发出能够抗超深海水压的观测装置,向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挑战者”号海渊的海底泥沙中插入电极,并采集了泥沙进行分析,然后与附近水深约6000米的深海平原的海底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在“挑战者”号海渊堆积的泥沙中,有很多氧被分解,氧的消耗量相当于深海平原海底的近2倍;海渊中能够成为微生物食物的有机物也非常多;那里生息的原始古细菌和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是深海平原海底的近7倍。根据上述现象,他们认为生活在“挑战者”号海渊中的微生物非常活跃。
 
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途径被发现
 
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找到了近来广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研究人员称,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病毒会与这种蛋白质结合,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研究显示,如果使用特定抗体影响细胞表面的这种蛋白质,新型冠状病毒在失去“登陆点”后,就无法再感染这些细胞;相反,如果改造一些本来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使其表面出现这种蛋白质,这些细胞就会开始受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方法,但也揭示这种病毒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因为蛋白质“二肽基肽酶-4”不仅存在于人体细胞中,还存在于蝙蝠和其他许多动物体内,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利用这种蛋白质在多个物种之间持续传播。目前有观点认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源头就是蝙蝠。
 
数月大婴儿即会分辨“敌友”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有谁攻击他们不喜欢的对象,9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对其表示好感。研究人员表示,9个月大的婴儿就会不断评估自己身处的环境,尝试判断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并开始选择自己的联盟。而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之一就是跟这些对象是否有共同点。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先让9个月到14个月大的婴儿从全麦饼干和四季豆中挑选他们喜欢的食物,然后让他们观看两只木偶,一只木偶展示的食物就是婴儿自己刚选中的喜欢的食物,而另一只木偶展示的是婴儿不喜欢的食物。接着,研究人员演示另外的木偶“帮助”、“伤害”或“公平对待”前面两只木偶,并让婴儿观看。结果发现,如果有哪个木偶“伤害”自己不喜欢的木偶以及“帮助”自己喜欢的木偶,几乎所有婴儿会对其表现强烈好感。对这一现象,研究人员表示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婴儿已经开始对自己不喜欢的人遭遇伤害而“幸灾乐祸”,也可能是婴儿开始初步理解社交联盟,认识到“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这也是很多成人身上存在的顽固社交偏见的早期形式,他们更愿意支持跟他们拥有相似出身、语言和外表的人,而不支持那些拥有较少共同点的人。(张章整理)
 
本篇文章来源于 《中国科学报》 (2013-03-22 第2版 一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