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贵州省2012年度十大科技事件
发布时间:2013-03-04

   事件一

  《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出台

  入选理由

  2012年12月,我省出台《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进一步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为培育壮大我省科技创新实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决定》提出,通过“十二五”后三年的努力,我省力争实现人才总量、素质和效能“三提高”,推动人才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管理领域、向重点发展产业、向各产业园区“三集聚”,人才的结构和发展环境“两优化”,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平均水平。到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6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专业技术人才达到87万人,技能型人才80万人;科技人才总量达到30万人,研发人员达到7万人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达到28人年。

  此前,省委、省政府于2012年9月13日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出台了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决定的出台,是对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等一系列目标任务进行具体部署落实的重要举措之一。

  事件二

  贵州大学宋宝安教授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入选理由

  “201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于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贵州大学宋宝安教授荣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这是我省科技人员首次获此殊荣,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何梁何利奖”是香港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于1994年捐资创立,旨在奖励我国杰出科技工作者,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奖项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宝安教授长期从事新农药研发与有害生物防控领域研究,解决了我国水稻和棉花土传病害、稻飞虱等重大害虫、水稻病毒病等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难题,为我国粮食安全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自主研发出杀菌剂甲基立枯磷,恶霉灵新品种及广枯灵制剂生产技术,在国内首家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宋宝安曾于2011年11月获贵州首次颁发的最高科技重大贡献奖——“黔灵科技贡献奖”。

  事件三

  落实国发2号文件科技部出台14条措施支持贵州加速发展

  入选理由

  2012年4月,为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精神,科技部出台14条支持贵州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从6个方面支持贵州提升创新能力,在未来5年内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这些措施包括共同推动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积极促进毕节试验区及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科学发展,探索科技在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中的新途径、新模式;推动长江、珠江上游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支持贵州开展喀斯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支持贵州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的培养和集聚等重要内容。

  14条措施的出台,对贵州争取国家支持,加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省科技厅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取得历史性新高,2012年共组织申报国家重点项目114项,获得国家各类项目经费4亿余元,较2011年增长30%以上。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74项,争取经费1亿余元,较2011年翻了一番,增幅在全国排名第二。

  同时,中科协、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工程院等,围绕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均加大了与我省的交流合作力度,为我省引入国内外科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工作快速发展、融入国家主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合作平台和难得的机遇。

  事件四

  我省首个产业技术路线图《贵州省钛产业技术路线图》发布

  入选理由

  2012年,由省科技厅组织编制的贵州钛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正式发布,开启了从宏观战略层面指导特色优势产业技术创新的先河,为加速贵州钛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清晰的技术路径指南。

  产业技术路线图是一种国际上行之有效的、先进的产业战略集成规划方法,通过对产业发展进行技术预测和技术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贵州钛产业技术路线图提出了我省加快钛产业发展的路径:依托海绵钛和钛合金加工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延伸发展钛合金、钛制品和高钛铁产业集群;以四氯化钛生产技术、产业基础和海绵钛生产过程中的循环综合利用为依托,积极发展钛酸钡等钛化学品产业群和循环经济产品群,进一步提升贵州省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即优先做大做强金属钛,加快钛合金及制品的研发、引进及产业化,有选择性地发展钛化学品。

  为充分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加快相关产业发展,科学有效延伸产业链,省科技厅正抓紧进行中药、LED、铝、磷、白酒等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编制。

  事件五

  “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开发”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通过验收

  入选理由

  2012年9月初,由贵州铝厂牵头承担的中国铝材料领域第一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制造工艺技术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包括高性能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在内,我省自“十一五”以来组织实施的一批国家支撑计划、863计划和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项目进入收获期。

  “十一五”以来,我省围绕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启动实施了138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69个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国家14亿多元资金支持。突破了一批关键共性关联技术,获得一大批创新成果,促进了我省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加速贵州新型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贵州构成了有力的支撑和引领。

  高性能铝合金研发及产业化获重大突破,克服了长期困扰中国铝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有效延伸了铝资源产业链。

  大直径高强度钢绞线产业化研发破解国产化难题,产品已成功应用于我国矿山支护、贵广高铁等重大工程。

  “新型电子元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突破,为神舟九号及其系统工程集成了半数以上的电子元器件。

  国产PVC高端材料及制品助“老干妈”重返欧盟。

  以氮肥后移为核心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新体系形成,我省农业科技在此方面的研究已跻身全国先进行列。

  高速重载列车关键部件实现贵州造。高品质车轴钢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速列车用粉末冶金闸片,已延伸应用到机车闸瓦和风电制动装置摩擦材料等领域;弹簧产品打开美洲市场。

  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助力绿色发展。磷工业采选和磷化工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实现磷矿共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44.22%。贵州瓮福集团成为全球第一家从磷化工生产过程中回收氟资源加工高档氟化工产品的企业。

  “出生缺陷干预模式研究”惠民生。《贵州农村β地中海贫血、新生儿溶血症出生缺陷综合干预模式建立及评估研究》项目为欠发达地区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事件六

  我省在国内率先开展全口径综合性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工作

  入选理由

  我省建立的国内首个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全口径综合性报表制度于2012年正式实施。

  该报表制度在2012年的实施过程中,采集统计指标数据40929个,处理监测指标数据3139920个。完成了市(州)、县(市、区、特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园区、重点企业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

  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是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当前我省科技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落后,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贵州省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能力较弱,开展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全面客观评价科技活动的规模、结构和发展水平,深入分析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与不足,找准制约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并予以改善,能够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支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省制定的具有贵州特点的中药现代化产业部门综合性报表制度,经国家统计局认定为全国第一套中药现代化产业全行业综合性报表制度。通过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分析研究,为省委、省政府及地方党委、政府发展中药现代化产业提供决策依据的做法得到了境内外媒体的积极关注。

  事件七

  我省与中国科学院携手共建贵州科学城

  入选理由

  2012年3月,我省与中科院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贵州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合作协议》,提出中科院将重点从4个方面同贵州加强合作。一是将贵州科学院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合作的省级地方科学院,按照“干部先行、项目跟进”的原则互派挂职干部。二是加强双方人才培养合作。三是支持“贵州科学城”等创新平台建设。四是围绕贵州特色生物资源综合利用、经济作物深加工,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低品位磷及伴生资源开发利用,特有生态环境建设,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相关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需求,组织力量联合攻关。

  建设“贵州科学城”的目的是通过搭建平台,加快创新人才团队和创新资源汇集,有效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升我省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贵州科学城”以院省共建的“中国科学院贵州现代资源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以贵阳国家高新区为载体,引导科技风险投资、技术产权交易、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创新服务机构聚集建设,形成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区。贵州科学城的建设对于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提升我省的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贵州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折射出贵州搭建高端创新平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努力与进步。

  事件八

  “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落户贵州

  入选理由

  2012年,“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落户贵州,启动建设数创历年之最。

  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对贵州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提升贵州创新能力,支撑贵州经济社会实现后发赶超,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国家铝镁电解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中心将充分发挥我省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我国铝镁产业的科技进步和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高水平的研发和创新平台,对我省发展铝、装备制造等具有贵州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2年7月,贵州省科技厅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共建贵州射电天文台科技合作协议正式签约。贵州射电天文台将负责“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建设期间工程现场的协调和管理;组建和培养FAST建设、运行维护和科学研究的人才队伍等工作。2016年9月,FAST将完成全部工程并投入使用。届时,边远闭塞的黔南喀斯特山区将变成世人瞩目的国际天文学术中心,成为把贵州展现给世界的新窗口。

  2012年11月,国家遥感中心在贵州设立分部。遥感中心将紧密结合贵州实际,主要开展喀斯特环境新型遥感技术与应用、喀斯特石漠化遥感监测与应用、喀斯特环境灾害遥感监测与应用等系列科研工作。

  2012年9月,中科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主站址大楼落成。标志着我国在贵州喀斯特地区开展资源、生态、环境有关的综合性重大科学问题相关的实验掀开了新的历史篇章。由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贵州省科技厅共建的中科院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喀斯特生态系统监测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网络的组成部分。

  事件九

  我省选育的“金优785”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入选理由

  2012年,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金优785”被国家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之一。这是继2006年我省黔两优2058首获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后的第二个超级稻品种。

  “金优785”适宜中籼迟熟稻区种植,2011年9月袁隆平院士亲赴兴义参加贵州省杂交水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项目测产验收时,该品种创造了亩产967.3公斤的骄人成绩。

  我省近几年创制了大批种质资源、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农作物,主要得益于贵州海南南繁育种基地的突出贡献。我省科技人员通过南繁北育,创制了大批种质资源、培育了大批优良品种。自2000年以来,567个品种先后通过国家或省(市)级审定。其中,2012年通过南繁北育审定的38个品种中,水稻10个、玉米20个、马铃薯2个,在省内外推广应用面积达19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达6700多万元。

  南繁北育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获得了多项科技成果,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保障我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件十

  朗玛信息在创业板上市

  入选理由

  2012年2月16日,拥有国内语音增值业务领先地位的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贵州省第一家创业板上市的高科技企业。2012年公司股票一路走高,成为当年国内股市涨幅最高的股票之一。 2013年1月《福布斯》中文版发布的中国“最具潜力上市企业”榜单中,朗玛信息雄居排行榜第二位,成为西部唯一进入前10名的高科技企业。

  朗玛公司目前已成为贵阳火炬软件园的骨干企业之一,是贵州省第一家“国家该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公司开发的“朗玛统一消息系统”曾在统一信息(UMS)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朗玛UC也曾经做到国内即时通讯领域排名前三的好成绩;朗玛“电话对对碰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固话语音社区增值服务平台。

  朗玛信息的成功上市,成为贵州科技型企业加快发展的催化剂,树立了我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成功典型。  

 

 本篇文章来源于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 编辑: 钟凤鸣

  原文链接:http://edu.gog.com.cn/system/2013/03/04/0120590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