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科学智慧火花”专栏在中科院院网上线,以短文的形式展示来自全国科技爱好者与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智慧与灵感,交流对科学技术问题的见解。这或许意味着,中国科学院正在为公众打开又一扇科学殿堂之门。
栏目负责人希望,这个活动能引起科研一线工作者的关注和深入思考,同时引发更多科学爱好者的科学兴趣,为促进我国科学事业发展和提高国民科学素养作出贡献。
这一专门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大众开办的栏目迅速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响应。3个月下来,注册网友达到近700人,投稿十分踊跃。
作为中科院“开放兴院”的重要举措之一,“科学智慧火花”让这座国家科学院绽放出一种崭新的亲和力。
一封特殊的来信
今年年初,中科院院长信箱收到了一位老科学家的来信,建议中科院建立“科学智慧火花”专栏。
信中称:“很多人对科学有突发奇想的灵感,但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更没有和智者对话的平台。很多科研人员钻于研究,思路有时需要点燃。”
这一想法迅速得到了中科院院长白春礼的支持。3月31日、6月28日和10月8日,他先后3次作出批示,指示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在中科院院网开设“科学智慧火花”专栏,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建立沟通的平台。
经过几个月的调研与筹备,“科学智慧火花”专栏正式上线。目前,专栏共分为数学、物理、化学与天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工程技术科学与高技术四大领域,登载自然科学与技术方面的新问题、新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
消息传得很快,专栏一时间成了中科院内外热议的话题。
对这件事,中科院力学所研究员吴中祥感到很振奋。他在科学网博客中写道,中科院开通“科学智慧火花”专栏,“这种创意非常好,希望切实把它办好,它定能促进我国的自主科技创新”。
院外的科技爱好者也有了与中科院科学家对话的平台。一位网友评价称,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能让中科院帮我实现一些创意”。
作者这么热诚,我们不能怠慢
为充分发挥老专家的作用,使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灵感得到积极引导,“科学智慧火花”专栏邀请中科院各领域的老专家组成编辑组,负责稿件的审阅、处理与刊登工作。
负责审阅数学、物理、化学与天文方面投稿的一名编辑本身还在科研一线工作。8月30日,因在外地出差,他没能出席编辑组召开的工作会,但仍通过网络分享了现场其他专家的经验、意见和建议,并将自己的工作小结发过来,请工作人员念给大家听。
“科学智慧火花”成了近来最让编辑们上心的事。尽管已经看了几百篇稿件,但这些老研究员从没说过一个累字。
将审阅“科学智慧火花”放在日程表最重要位置的几位老专家,他们或长期在科研一线工作,或拥有丰富的科研管理经验,从事“科学智慧火花”的审稿工作可谓驾轻就熟。
由于来稿量较大,参与编辑工作的老专家们常常要工作到深夜,本着对投稿人负责的原则,他们力图挖掘出每一篇真正具有科学含量的文章。
对于一些好的科学创意,编辑组还会帮助作者和院内的科学家牵线搭桥,将文章推荐给中科院相关的研究所,请更加专业的研究人员提出建议。“虽然这些文章并非严格的学术论文,但不少专家还是给出了详尽的审稿意见,有的还附了图表。”
为此事奔忙的不止老专家们:“很多作者把自己十几二十年积累的想法投给我们,我们不能怠慢。”栏目组的一位协调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他们每天都会记录当天的稿件进展,在网上搜集公众对栏目的看法。
让更多智慧火花在这里绽放
研究所专家们的积极配合,令编辑组的老专家们深受感动;而院外科研人员和青年学生的踊跃参与,则成了他们最大的慰藉和动力。
如何让栏目进一步凝聚人气、扩大撰稿人范围,尤其是吸引更多科技爱好者、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生参与投稿,在日前举行的工作会上,老专家们和栏目组的工作人员着实费了一番脑筋。
是否增设讨论区,吸引更多专业人士加入附议,是否请老专家们借到高校演讲等机会作栏目推介等等,都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
“许多科技爱好者和科技工作者常常有一些优秀的学术灵感和奇思妙想,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互相交流;而青年学生们思想活跃,创造力强,如能通过这个平台与专业人士交流,会对他们的学术成长大有裨益。”栏目负责人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近日,一个由400多名中科院资深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库已正式建成,中科院已经作好准备,欢迎全国科技爱好者、科技界同行和青年学生了解中科院,来这里点燃智慧的火花。
《科学时报》 (2011-11-07 A1 要闻 记者 丁佳)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1/11/250509.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