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环境评价 >> 环评公示
云南省会泽县龙洞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发布时间:2012-05-11

我公司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编制《云南省会泽县龙洞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现在报告书基本完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的要求对本项目进行第二次公示,希望广大公众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项目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设项目名称及工程简况

1、 建设项目名称:云南省会泽县龙洞水电站工程

2、 项目工程简况

我公司建设地点位于曲靖市会泽县马路乡硝厂河中下游河段上,为会泽县硝厂河干流规划梯级电站中的第二级电站,电站为引水式电站,以发电为主,并兼顾下游生态环境用水。电站坝址位于马路乡硝厂村田边小组石灰窑沟上游300m处,通过右岸长6963.70m的引水系统引至马路乡龙洞村河边小组右岸建厂发电。该工程地理位置在东经103°37′~103°44′、北纬26°52′~26°58′之间,距龙洞村民委员会约2km,厂房距会泽县县城105km,距曲靖市395km。交通较为方便。

本电站为引水式开发,开发任务主要为发电,兼顾下游生态环境用水要求。坝址控制集雨面积1036.00km2,多年平均径流量3.41亿m3,多年平均流量10.9m3/s,水库正常水位1610.00m,电站正常尾水位1430m,利用落差178m,设计引用流量15.60m3/s,总装机容量为21MW,工程等级为Ⅳ等,年利用时数3691/4537(单独/联合运行),多年平均发电量7752/9527万kW·h(单独/联合运行)。

二、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影响概述

1、施工期

(1)废水

施工期废水包括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

生产废水主要来源于坝址开挖、砂石料加工、混凝土养护和机械冲洗等,除部分消耗于生产过程中外,大部分成为废水排放。

①基坑废水:拟采取投加混凝剂沉淀收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砂石加工系统用水中。

②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废水经收集、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砂石料清洗、混凝土搅拌机道路洒水抑尘等,不外排。

③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废水经收集、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混凝土搅拌,不外排。

④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含油废水):拟设置隔油池,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⑤岩溶涌水: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堵、引等处理方式。在采取有效措施后,排入地表水的量将很小。

本电站施工高峰期废水产生量约843m³/d,主要污染因子为SS。

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1.6m³/d。拟分别在取水枢纽区和厂区枢纽区、支洞施工营地配备1套XHS生活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处理能力均为5m³/h,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后用于洒水抑尘或周围植被绿化,不排入水体。同时在各个生产生活区设置旱厕1个。

通过采取措施后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对周围环境及水体不会造成明显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废水水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之消失。

(2)废气

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土石方挖填、燃油机械及交通运输及炸药爆破时产生的粉尘和扬尘;燃油机械和交通运输以及爆破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以及施工营地产生的少量油烟废气。

①施工作业区排放的TSP浓度约为1.50mg/m³,TSP浓度平均为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3 mg/m3的5倍。

②油料消耗产生的废气见下表:

施工期燃油的污染物排放强度

项目

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及数量

SO2

NO2

CO

烃类

排放强度

5.5g/L

26.7g/L

17.7g/L

5.2g/L

日排放量

0.275kg

1.335 kg

0.885 kg

0.260 kg

③炸药爆破产生的废气见下表:

炸药废气污染物产生量

项目

污染物排放的种类及数量(kg)

NOX

CO

排放强度

41.75kg/t炸药

15.27 kg/t炸药

日排放量

4.00kg

1.47kg

④汽车尾气产生的污染物:汽车尾气产生主要污染物是NO2,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组织设计安排,施工车辆较少,场地分散,产生的NO2较少。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源主要为运行中的施工机械、车辆和爆破噪声。施工机械包括土石方机械、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灌浆设备等,车辆包括推土机和自卸汽车等。水库电站施工活动产生的噪声大致可分为固定、连续的钻孔和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流动式的交通噪声和短时、定时的爆破声。前者来自于土石方开挖,砂石料加工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具有声源强、声级大、连续等特点,对现场工作人员产生较大影响。后者主要来自于主体工程基础开挖和砂石料开采,具有定时、瞬时、受控性强等特点。爆破产生的声级大,应做好爆破方式、数量、时间的控制和防备工作。交通噪声主要是车辆运输时的引擎声和喇叭声,具有源强较大、流动性等特点。

从预测结果来看,除支洞施工营地外上述各环境敏感点昼夜间均超标,总体上昼间超标幅度较小,而夜间超标幅度较大,因此应加强施工噪声防治,尤其应加强夜间施工管理,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并对施工场地机械设备增加消声减振措施,在施工营地周围种植绿化带等。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也随着消失。

(4)固体废物

本项目施工期间的主要固体废物污染源包括:土石方开挖等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弃渣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①土石方开挖与弃渣

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工程的开挖、辅助设施的建设都会有弃土、弃石、弃渣,若将这些废弃的土石渣随便堆放在河道及其附近,如果不采取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尤其是一旦遇到暴雨洪水,很可能成为水土流失源,引起水土流失。

龙洞水电站在施工中将开挖土石方量为18.80万m³,回填11.03万m³(其中粗骨料利用3.0254万 m³,回填利用8.0086),剩余土石方量约为7.77万m³,分别就近运至各弃渣场堆放。本工程拟在各渣场在堆渣前预先做好挡墙等措施,以减小水土流失量。

②生活垃圾

类比类似工程情况,高峰期每天产生垃圾共0.385t,生活垃圾排放总量为127.05t/a。这些生活垃圾如不妥善处置,会破坏环境景观,污染空气、土壤和水,加大疾病的传播几率。

本工程拟采取垃圾箱、垃圾池等方式收集生活垃圾,定期外运至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或者将无机垃圾部分运至渣场填埋。

(5)对生态环境影响

本工程项目建设区包括电站枢纽工程区和水库淹没区,枢纽工程施工征占地8.67hm2,水库淹没区占地面积为8.73hm2。工程占地将改变现有土地的性质,破坏区域内动植物生存的栖息地,增加水土流失的风险。其中,永久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将改变原有的性质;临时占地范围内的土地在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恢复原有的功能或进行合理的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运营期

(1)对生态环境影响

①水库蓄水:水库蓄水后,淹没区现有植被将不复存在,库区周围生态环境也将发生改变,一些喜湿、速生草本植物或湿地植被将在短期内可形成小群聚或优势种群。同时,库坝的截流将改变了原有小河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将引起库区内及下游生物的重新分布。但对于新形成的水生生态系统来说,库区建设又将为一些物种提供繁衍的环境,如适宜于在静水中或缓流中生活的物种,以及水禽等数量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增加。

②水库淹没:龙洞水电站为引水式径流电站,采用低坝取水,水库淹没涉及土地8.73 hm2,其中坡耕地0.49hm2、园地0.14 hm2、林地1.2 hm2、草地0.93 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97 hm2,各类零星林木815株。库区占地类型主要为河滩地的自然淹没区,此外还包括少量的土地(注:这部分土地为附近农民利用汛期过后的土地上种植的一些旱作作物,汛期来临时淹没,不是土地分类上规定耕地)。

③对闸坝阻隔减水脱水河段的影响:本电站采用低坝取水,最大坝高18.4m。工程取水将导致取水枢纽以下河段的水文情势、水资源变化,项目建成运行后,对减水区的环境影响有消极作用。大部分河水进入隧洞用于电站发电,最后以本项目发电后排水方式汇入硝厂河。原河道水量的外调,将减少坝址以下及原通过伏流河道的水量(至河边村),形成7.1km长的减脱水段;。由于减水段河道水量的减少,河床、伏流缺水,甚至有可能干枯,使该河段水生生物将受到严重影响;为使下游减水河段生态环境不受影响,需要保持一定的下泄流量,补充坝址以下减氺河段必须保持一定的河流生态需水量,以减轻或消除对河道、伏流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环评将在报告书中确定拟建项目建成后下泄的生态水量。

④污水排放:含有的少量石油类物质的发电尾水和电站人员的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将对硝厂河内水水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

⑤对库区纳污能力和水质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受拦河大坝的影响,库内水位将抬高,水体流速减缓,水体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迁移和净化能力将产生一定的变化。

⑥植被恢复、绿化:营运期在采取有效的水保措施以及绿化后,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大幅下降,水土流失量将大为减小,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

⑦改变上游河流的水温结构:水库蓄水后,由于上游水位升高,导致水中水温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水中水生生物的温度环境。本环评将在报告书中详细介绍拟建项目建成后是否会发生水温分层的判断依据和水温预测模式。

⑧引起富营养化问题:水库建成以后,随着水流流态结构的变化(流速变缓,水深加大)以及被淹没的植被和土壤逐渐释放出有机物和氮磷营养盐,为富营养化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水流结构和营养条件,库区水体诱发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加大。因此,拟建水库蓄水前必须严格依照《水电工程水库淹没处理规划设计规划》(DL-T5064-1996)的有关要求对库区盆底进行彻底清理;水库运行期必须严格控制库区周围及其上游流域有机物和营养盐等污染源,防止库区富营养化的发生。

⑨输沙问题:水库修建后,入库水流以较高的流速和紊动状态进入水库内转变为低速缓流时,挟带的泥沙就淤积下来。由于回水影响,河道和滩地流速减小,较粗的颗粒(包括推移质)以三角洲形式淤积下来,而较细的颗粒,特别是粘土,则淤积分布在水库内较下游的部位,或保持悬浮状态。因此,水库修建后上游流域的大部分泥沙将会逐年淤积在水库内,使得水库内泥沙与建库前相比会逐年增加。本环评将在报告书中详细介绍拟建项目建成后大坝冲沙孔设置及冲沙问题。

(2)废水

①生产废水:水电站在运行期间本身没有污染物排放。但发电机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产生少量跑、冒、滴、漏废油以及润滑油等进入水体,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上述污染物质产生是可预防的,在加强设备检查、维护,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情况下,产生量较少。本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建设事故隔油水池,在事故排放和非正常排放期间收集这部分生产废水,以防止对库区内及下游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②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电站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排放。本项目生活污水排放量约2.24m³/d,主要污染物是COD、BOD5、SS、NH3-N等。其中, BOD5浓度为200mg/L,COD浓度为300mg/L,SS浓度为250mg/L,NH3-N浓度为20 mg/L。

本工程拟采取XHS生活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后的污水全部回用于场地防尘洒水。

(2)废气

营运期电站食堂设有2个炉灶,使用电磁炉,不存在燃烧废气污染。大气污染源仅为厨房的烹饪油烟废气。油烟产生量约为0.1kg/d,食堂油烟排放浓度为6.25mg/m³,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本工程拟安装静电式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在84%以上,食堂油烟产生量为0.016kg/d,油烟排放浓度可低于1mg/m³,对空气环境影响较小。

(3)噪声

根据同类工程类比,电站运营期机电设备运行噪声在80dB(A)左右,但由于机电设备都位于地下,机房密闭性较好,经厂房阻隔、地面衰减,传至地面时,噪声基本衰减为50dB以下,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1类标准要求,基本对外环境影响基本无影响。

(4)固体废物

工程运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主要来自电站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排放。生活垃圾排放量约10kg/d,污泥排放量年0.8t/a。

本工程拟在电站内设置垃圾箱和垃圾池,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清运至马路乡生活垃圾堆放场处理。生活污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污泥清淘后可作为周边旱地的农肥施用。

三、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1、废水

(1)施工期:

①基坑废水:拟采取投加混凝剂沉淀收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砂石加工系统用水中。

②砂石料加工系统废水:废水经收集、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砂石料清洗、混凝土搅拌机道路洒水抑尘等,不外排。

③混凝土拌和系统废水:废水经收集、处理后,上清液回用于混凝土搅拌,不外排。

④施工机械冲洗废水(含油废水):本工程拟设置隔油池,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不外排。

⑤岩溶涌水: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堵、引等处理方式。

⑥生活污水:本工程拟在取水枢纽区和厂区枢纽区、支洞施工营地配备1套XHS生活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处理能力均为5m³/h,共4套。处理后水质达到一级排放标准。XHS生活污水处理专用设备处理后用于洒水抑尘或周围植被绿化,不排入水体。同时在各个生产生活区设置旱厕1个。

(2)运营期:

1)库底清理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09-2003)中的有关规定,为了保护附近水体,保证其水域功能,水库蓄水前必须对库底进行清理。库底清理决定着水库及其下游河段水质和生物资源有效、合理开发利用的能力和深度,是控制蓄水后传染病流行的必要措施。清理对象包括:正常蓄水位以下的厕所、坟地、建筑物、植被等,库区移民及库底清理工作宜同时进行,并应在蓄水前3个月完成。清理技术要求如下:

①卫生防疫清理应在地方卫生防疫部门指导下进行。应进行卫生防疫清理,将其污物尽量运出库外,或薄铺于地面曝晒消毒,对其坑穴应进行消毒,污水坑以净土填塞;

②在库底清理时,如有发现文物,应立即报告文物主管部门并采取保护措施,力争在蓄水前进行抢救性挖掘或整体搬迁。

2)库区水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尽量使用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减少面源污染;

③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及时清运,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④库岸应加强绿化,保水固土,减少入库污染物。建立水域保护区,并设立相应标志;

⑤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情况。

3)生活污水处理措施

工程运行期仅留少数的运行、检修、管理人员共约20人,不会产生大量的生活污水,日产生量为2.24m³/d,拟采取续用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为5 m³/h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详见“施工期生活污水处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浇灌周围植被。

电站运行本身不会产生含油废水,但在进行发电机房清洗和机器检修时可能会产生少量卫生排水,含有石油类。针对含油废水的处理,一方面在进行润滑油、机油处理时注意安全操作,防止泄漏;另一方面则是在机房内集水井前设集油坑,收集因疏忽而产生的含油废水,并进行油水分离,上层油层收集到废油桶中,下层水作为厂区绿化用水。集油坑尺寸为0.5m×0.5m(长×宽)。

4)泥沙影响减缓措施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电站运行制度,要建立水电站水环境监测系统与监测制度,在库区设置水沙监测断面,时时关注水量变化,定期进行水质分析,及时掌握水库水沙变化动态,采取相应治理措施。

加强本项目水电站排沙管理,严禁枯水期冲沙,要求汛期冲沙,如若库内泥沙含量超过预期值,可适当增加放空兼冲沙孔闸门开启次数,冲沙前须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经环保部门相关部门检查、批准后再开启冲沙底孔进行冲沙,冲沙前需提前一天对下游发布公告。

2、废气

龙洞水电站工程施工产生大气污染物主要取决于工程施工工艺、燃油机械设备运行及排放特点。根据大气污染源强、污染物性质,结合施工区气象条件、地理条件和有关施工作业点分散的特点分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砂石料加工系统、混凝土拌和系统、施工爆破、土石方开挖以及施工物料的装卸、储运过程,影响范围主要是工作面附近及下风向一定范围的区域。废气防治措施如下:

①粉尘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优先选择先进、低尘施工工艺和设备。钻孔、爆破尽量采用凿裂法施工,不仅生产率高于钻爆法,而且节省费用、安全且产尘率低;凿裂和钻孔尽量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量;正确运用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技术、深孔微差挤压爆破技术等,以减少粉尘产生量;采用带有捕尘罩的浅孔钻进行钻孔,禁止把岩粉作为炮孔的堵塞炮泥,以防止岩粉在炮堆的鼓包运动过程中被扬起;砂石加工及混凝土拌和选择湿法作业。

工程土石方开挖爆破应优先选择预裂爆破、光面爆破、缓冲爆破、深孔微差挤压爆破等爆破技术,以减少粉尘产生量。

在开挖、爆破高度集中的坝肩等开挖区,非雨日采取洒水措施(主要针对开挖弃渣装载场地),以加速粉尘沉降,缩小粉尘影响时间域范围;爆破过程中,采用洒水、覆盖草袋等降尘、控制爆破飞石措施,控制粉尘产生量。洒水次数及用水量根据天气情况和场地粉尘产生情况确定。

在砂石加工场区及混凝土拌合场区强化洒水降尘,砂石骨料加工系统采用湿法破碎的低尘工艺,与干法破碎工艺相比,粉尘减少量将达到60%以上。

混凝土拌和系统在加装水泥时,尽量靠近搅拌机进料口,进料速度不宜过快,减少水泥粉尘外溢。

交通车辆扬尘主要来自公路路面尘土和道路的损坏,只要有效控制来源,就可减少扬尘。应加强道路管理和维护,保持路面平坦清洁,无雨日要勤洒水;配备公路养护、维修、清扫队伍,使道路常年处于良好的运用状态,削减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

在物资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止环境空气污染。水泥、石灰等细颗粒材料运输采用密封罐车;若采用敞篷车运输,应用篷布遮盖;装卸、堆放中应防止物料散落;水泥临时备料场宜建在有排浆引流的混凝土搅拌场或预制场内,就近使用。

在施工区控制车速,在靠近村寨居民点、生活营地、施工营地及辅助企业行驶的车辆,车速不得超过20km/h。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考虑租用洒水车1辆,由专人负责洒水,在开挖、爆破以及道路(包括对外和对内公路)等区域产生粉尘较多的地方,非雨日早、中、晚在工区来回洒水,洒水次数不少于6次,以减少扬尘,缩短粉尘扩散距离和控制粉尘污染范围。

②施工机械废气控制措施

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对排烟量大的车辆安装尾气净化器,使用符合标准的油料或清洁能源,使其排放的废气能够达到国家标准。

各类机动车辆严格执行《在用汽车报废标准》,推行强制更新报废制度,特别是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排放尾气严重超标的老旧车辆,应予以更新;参照《汽车排污监管办法》和《汽车排放尾气监测制度》,制定施工区运输车辆尾气监测和管理细则,并将其落到实处;加强对燃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使发动机处于正常、良好的工作状态。

③加强绿化

加强施工区及公路两侧绿化,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在施工营地四周栽植当地乡土乔木、灌木,空闲地上撒播草籽、培养草坪;在对外公路、场内公路两侧栽植行道树,边坡撒播草籽,形成乔木、灌木、草丛相结合的绿化防护体系。绿化措施的实施,将阻挡、吸附空气中粉尘、废气等污染物,降低空气污染物浓度,净化环境空气。

④敏感目标保护措施

1)切实落实以上粉尘、废气污染控制措施,优先选择先进、低尘施工工艺,按时洒水降尘,阻隔污染物传播途径,保护敏感目标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

2)河边村、石灰窑居民区及施工生活营地的环境空气质量主要受施工开挖和道路扬尘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湿法作业、洒水抑尘及限制车速等防尘措施后,影响可得以较大程度降低,业主应加强管理并且加强洒水降尘强度,保证降尘效果。

3)加强与敏感点人群的沟通工作,施工前应在敏感点张贴公示,争取获得其谅解。公示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安排,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主要联系人名称与联系方式。对公众提出的环境影响投诉应及时予以反馈与解决。

⑤加强施工人员劳保措施

现场施工人员尤其是砂石料加工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工人,是大气污染影响的主要受体,必须采取其劳动保护措施,向其发放防尘口罩,实行轮岗换岗制度;下班后清除鼻腔、口腔中的污垢,谨防治病细菌吸入;关注当地天气预报,避开大风天气作业。

3、噪声防治措施

①噪声源控制措施

1)设立警示牌

设置警示牌,限制车速,禁止鸣笛,提醒来往车辆减速慢行。在各个进场路口设置1块警示牌,共3块。

2)固定点源控制

Ø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施工机械,如棒磨机等施工机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Ø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持机械润滑,降低运行噪声。

Ø     对砂石料加工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等振动大的设备使用减噪槽、减振机座等。

3)交通噪声控制

Ø     做好施工区道路规划,在主要交通干道上实行汽车、人行道分流。

Ø     加强管理,结合施工区环境状况制定道路交通管理办法,在危险路段、降噪路段设执勤人员;车辆在本段应适当减速行驶,车速最好控制在20km/h以内,并禁鸣高音喇叭。

Ø     加强道路养护和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使用高噪声车辆,在学校、居民点周围控制机动车辆行驶速度,并且禁止鸣笛。

Ø     施工单位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的运输车辆,其噪声符合《汽车定置噪声限值》(GB16170—1996)和《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79)等。

4)施工爆破噪声控制

Ø     施工中通过一次起爆的总导爆索量、总炸药量和起爆方式,降低振动及噪声,控制爆破抛头方向,避免正面爆破噪声指向敏感点。

Ø     严格控制爆破时间,非爆破时间禁止爆破,爆破时间宜选择早上7:00~7:30、下午17:00~17:30,以保障施工区及其周围地区居民有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爆破时间应事先告知周围居民。

Ø     优先采用先进爆破技术,如采用微差松动爆破可降低噪声3~10dB。

②传播途径控制措施

1)破碎机、制砂机、筛分机、空压机等强噪声源,由于其声级大都在100dB以上,对这类加工场采用多孔性吸声材料建立隔声屏障、隔声罩和隔声间。

2)空压机等噪声值较高的施工机械尽量设置在室内或洞内作业。

3)针对混凝土拌和系统噪声强度较高、占地面积较小特点以及噪声传播的方向性,在混凝土拌和系统设置屏障进行隔声封闭作业。

③敏感目标保护措施

针对工程施工期对石灰窑村、河边村居民区及施工营地等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特点,在采取上述噪声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提出如下环境保护措施。

1)首先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染源,选择符合噪声标准机械设备、优先采取先进低噪声施工技术,加强噪声源控制;

2)在施工区进出路段设置限速禁鸣标志牌,对进入工区的运输车辆采取限制车速(经过居民点时车速低于20km/h)、禁止鸣笛等措施;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在午休时间11:30~14:30,禁止爆破等源强大的施工活动,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3)采用工程防护措施:在施工场界设置移动式声屏障,可降低噪声值16~20dB;

4)加强与敏感点人群的沟通工作,施工前应在敏感点张贴公示,争取获得其谅解。公示内容包括:工程名称、施工时间安排,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及主要联系人名称与联系方式。对公众提出的环境影响投诉应及时予以反馈与解决,对受噪声影响严重的居民采取适当的经济补偿。

④施工人员劳动防护措施

对于强噪声源,如砂石料筛分、骨料粉碎、混凝土拌和等作业区,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远距离监视操作,这样既可减少作业人员,又可使作业人员尽量远离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人员进入强噪声环境中作业时,如凿岩、钻孔、开挖、机械检修工等,应给每位上岗施工人员配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棉、防噪声头盔等个人防护工具,具体的防护工具根据不同岗位择优选取使用。同时实行轮岗换岗制度,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分贝噪声环境中,防范职业病。

4、固废防治措施:

因物质组成、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固体废物应进行分类处置,即分别按照施工弃渣、生活垃圾及库底清理固体废物等分别处置。

1)施工弃渣处置

水土保持措施应做到重点治理与全面防治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弃渣流失与治理土壤侵蚀相结合,水保方案措施与主体工程设施布局相结合,紧紧抓住工程的水土流失特点,形成完整的水土防治体系,并考虑措施的优化,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2)生活垃圾处置

施工生活区禁止乱扔垃圾,分别在两处施工营地各设置2m×2m×1m的垃圾池,能回收利用的送交废旧物资回收站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临时堆放于生活区的垃圾池,每日由专人清扫、收集、分类,要及时向垃圾池喷洒灭害灵等药水,以防止蚊蝇孳生,避免垃圾桶成为蚊子聚集地,增加传播疾病的概率,生活垃圾定期运至马路乡政府所在地的垃圾站集中处理。

运营期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清运至马路乡垃圾站集中处理。

5、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1)施工期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环境卫生宣传与管理:

①加强施工区卫生宣传与管理工作,承包商及建设管理单位应实行专人负责,利用黑板报、墙报、宣传画报等多种形式,宣传痢疾、伤寒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知识,提高施工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保护意识。

②各施工单位和工程管理部门应明确卫生防疫责任人,负责其管理范围内人群健康保护工作;建立并完善疫情报告网络,发现疫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在施工区人员相对集中地区建立符合要求的公共卫生设施,定期开展灭鼠、灭蚊蝇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工作。定期对施工区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检查施工区食堂、餐馆从业人员的健康证。加强施工区饮用水消毒、监测工作。

③施工区内的公共厕所应与食堂相距30m以上,厕所应空气流通、采光良好、有照明设施、地面便于清扫;施工区内固定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应距食堂50m以上,生活垃圾应有专人专车定期清扫、运输。

④加强工区内食堂、餐馆的卫生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取得防疫部门卫生许可证的人员方可从事餐馆工作。

⑤注意施工区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和严格管理,定期消毒、监测;施工人员生活能源采用清洁电能,不得长期食用煤烟熏过的食品,以避免煤中氟化物污染食品与空气。

卫生清理:

在施工区采取卫生清理措施,降低施工区各种病原微生物及虫媒动物的密度,预防和控制施工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卫生清理主要包括场地消毒和病媒生物灭杀。

①场地消毒

主要在施工营地、施工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和厕所、粪坑、畜圈、垃圾堆放点以及近十年内新埋的坟地进行清理和消毒。施工结束后拆除的临时办公、生活营地、临时厕所、垃圾堆放场地。

选用石碳酸药物用机动喷雾器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消毒同时注意对废弃物进行清理。对施工临时用地范围及其重点污染源旧址进行一次清理和消毒。

②病媒生物灭杀

主要是灭鼠、蚊和蝇,以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主要范围为办公生活区和临时工棚。灭鼠采用鼠夹法和毒饵法;灭蚊、灭蝇选用灭害灵。在卫生防疫人员的指导下,将药物和工具分发给施工人群投放或使用。施工期内,在春秋两季对生活区进行统一灭杀工作。

卫生防疫措施

①健康资料建档

为了解施工人员身体健康状况、预防传染病流行,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各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健康调查和疫情建档;调查和建档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传染病史、来自地区等;调查和建档人数按施工高峰期施工人数770人计。

②检疫

在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前,根据调查情况进行抽样检疫;检疫内容为介水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以及其它病史;施工人员进驻工地后,定期进行体检,预防异地病原体传入施工区,避免发生相互交叉感染。

体检工作应该委托有资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体检内容为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其它传染病,对体检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并妥善保存;检疫人数一按照调查人数的10%计算,为77人。

防范职业病

除预防上述流行性疾病外,还应针对不同各种工种,防范职业病。从事砂石加工、混凝土搅拌、工程爆破等人员,因接触高浓度粉尘、高强度噪声,易患职业病,应增加特殊检查项目:(1)在高浓度粉尘环境中的作业人员进行胸部X光透视,对矽肺可疑者进行胸部X光拍片;(2)长期暴露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的作业人员增加听力检测。上述措施有利于早期发现、控制和治疗。

疫情监控和应急措施:

建立工区医疗急救站,配备止血药、绷带、担架,以及处理痢疾、肝炎等常见传染病的药品和器材。各施工单位应明确卫生防设责任人,按当地卫生部门制订的疫情管理制度及报送制度进行管理,并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监督;各施工区应备有痢疾、肝炎等常见传染病的处理药品和器材。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对传染源采取治疗、隔离、观察等措施,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

春、秋季节为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必须防止发生局部的伤寒、甲型肝炎、痢疾的流行,注意做到喝开水、吃熟食、勤洗手,同时做好施工人员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饮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5)规定,避免病从口入。夏季蚊虫活动猖獗,应积极提前做好防蚊灭蚊工作,防止发生疟疾、乙型脑炎等传染病。

2)运行期人群健康保护措施

蓄水坝加高运行后,浅水环境增多,有利于中华按蚊生长繁殖,其密度将增加,如不加强防治措施,则有可能引起该地区居民中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为防止疾病发病率提高,应注意清除浅水区杂草,以减少蚊虫孳生地,并用药物喷洒消灭成虫。发生洪水地区应注意监控鼠类及蚊蝇密度,并向群众宣传自我防护知识,防止疾病流行。

在电站周围陡坎外边缘设置栏杆及警告标志,在电站升压站外围、高压电处设置防护围栏及警告标志。另外,对发电厂房职工定期进行体检。

6、地质环境保护措施

(1)建筑物开挖应确定合理的开挖坡比,采取自上而下阶梯状放坡、减载、清方等工程措施,采用控制爆破,以防止切方边坡产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及拟建工程施工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

(2)上坝公路等施工建设时,切方段应确定合理的坡比进行放坡,采取修建挡墙等措施保护和加固边坡,防止切方边坡产生崩塌、滑塌等地质灾害;填方段应分层填筑、碾压夯实,对填方边坡及时支护。

(3)灌浆平洞施工进、出口段破碎带时作衬砌、喷锚固等处理,对岩溶发育及软质岩等不良地质段及时进行支护衬砌,作好排水。

(4)堆渣场在弃渣堆填的过程中,应分层碾压堆放,防止堆填过程中边坡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修建拦水或排水沟,防治地表水。

7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根据对本项目水电站评价区水生生物资源现状的调查及其预期影响分析,该水电站建成后对水生生物资源既存在有利方面的影响,也有不利方面的影响;为尽可能的将不利影响降低并尽可能转化为有利影响,减少或避免不利影响所造成的损失,使之最大可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1)控制化肥及农药的使用,防止水质恶化

在评价区内的农、林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评价区内居民区的生活污水也要很好的处理,尽可能减少外源性有害物质进入评价区域,防止水质恶化和水体功能降低,实现水体的可持续利用。

2加强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主要是认识问题,只要全社会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大家都来参与环境保护,许多污染、破坏环境的事情就有可能不会发生。要提高认识就必须依靠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的教育特别重要,应编印施工环境保护手册,发给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聘请有关专家对施工人员集中培训。

3)严格执法

为充分发挥水体正常功能,在评价区内需加强植树造林,建立生态防护林,加强对现有植被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周边泥沙和有毒物质进入评价区内。坚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4)下放生态环境用水

根据《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河道生态用水、低温水和过鱼设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环评函[2006]4号)及《关于印发水电水利建设项目水环境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讨会会议纪要的函》(环办函[2006]11号)文件的指导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应小于河道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本项目水电站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0.9m³/s,则下放生态环境用水为1.09m³/s。

①蓄水期

主体设计没有在坝脚设置冲沙设施,因此,在水库蓄水期不可能利用冲沙设施来下放生态环境用水。本报告推荐选用1台水泵抽水下放生态环境用水。

②运行期

由于下放流量为1.09m³/s,埋于坝体的管径不能太大,考虑坝体布置两根钢管下放生态环境用水

2)陆生生物及其生态系统保护措施

针对本项目水电站评价区域陆生生物现状特点,结合水电工程可能对陆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在水电工程建设进行的同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和恢复措施,以减小由于水电工程建设带来的对陆生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达到对评价区域的陆生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保护、恢复及改善作用。

1)加强宣传教育,切实保护现有森林植被

本评价区域的森林植被相对丰富,森林覆盖率高,因此在水电工程建设中应高度重视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加强对评价区域现有森林的有效保护,充分发挥林地的生态效应。此外,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同时,继续扩大评价区域的森林面积。为此,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①施工前印发环境保护手册,组织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

②坚决制止评价区域森林资源的滥砍乱伐、过量采伐,保护和培育现有森林,防止利用水电工程建设之机大肆砍伐林木;在工程施工、公路修建和房屋建筑等人为活动中都应该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

③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薪材的消耗,以保护和培育现有森林。

④严禁山火,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强化对现有森林的管理。

⑤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本区域植被的自然恢复。在库周地势陡峭的灌丛和灌草丛成片集中分布的区域划定封山育林区,设置明显的标志,采取行之有效的封禁措施,并配以人工促进措施(如撒播适宜该地区土壤的树种等),促进灌丛、灌草丛向森林植被的顺向演替。

2)发展本地具有经济价值的优势植物

本项目水电站评价区域内的植物种类较多,其中有不少种类是适宜该区生态环境、且生长良好、种群数量较多、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势植物。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优势植物,一方面为扩大森林植被面积发挥其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护岸固沙等方面的生态作用,补偿淹没给植物造成的生态损失;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3)对陆生脊椎动物的保护措施

①土地综合利用和管理。如一些陡坡上的土地可实行退耕还林,栽种有用的林木和果树等,从而恢复和扩大库周的植被环境。

②物种保护。凡国家或省、市、自治区下文保护的物种,要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杀,如违反规定的要依法必究,在库底清理期间和工程施工期间尤其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减少或杜绝因清理工作造成动物迁移过程中的人为捕杀活动。

③栖息地保护。在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中,最有力的一条就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好了栖息地,就等于保护好了野生动物。

④污染控制。尽量少用或不用剧毒农药,对农林有害昆虫防治应以生物防治为主。

⑤协调好自然环境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关系。通过各种方式增加群众的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工作,使周围居民自觉地来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3)景观资源保护措施

1)施工期要尽量控制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征用土地、土地开挖、开山放炮、取料弃渣、砍伐林木、安置营地、工人活动等一系列人为活动中,都要严格控制活动范围,各个施工环节应制定行为规范和操作准则,防止超越界限的施工活动造成对该敏感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施工人员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让他们自觉树立保护景区资源的意识,自觉保护该敏感区的生态环境。

2)落实生态环境恢复和景观绿化。

电站主体工程结束后,应该采取土木工程与生物工程相结合的生态措施,尽快落实和实施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恢复和景观绿化。对弃渣场、施工营地等临时用地,应及时复垦或恢复植被,恢复其原来的生态功能。

3)自然景观保护

水库蓄水后,及时发掘新形成的自然景观,确定新形成的景物景观的类型特征,并进行评价分级,对新形成的各景点提出具体保护措施及开发利用方案。

4)景观协调性措施

优化电站各建筑物及构筑物外观设计,线条尽量简略、明快,外墙色彩选用浅色系列,忌讳深色,以防喧宾夺主、降低主题景观特征,在造型、色彩、布局上与景区的景观保持协调。开挖线周围裸露剥离面种植植被遮蔽。

5)加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本项目的环境保护的组织机构应包括管理机构和监督机构。省、自治州、县等环境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及相关的厅、局,应将本项目的环境管理、监督工作纳入部门工作计划,建设单位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监理工作,确保电站主体工程的各项施工行为符合环保要求,各项环保护措施得到落实,并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

四、总结论

本项目水电站的兴建对改善会泽县电网结构,解决会泽县电力供需矛盾,实现电量平衡,促进当地工农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具有积极的作用。工程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但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是可以减免这些不利影响的。所以,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

五、征求公众意见的具体形式

本次征求公众意见的形式主要为发放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调查表进行调查,此外,还可采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等多种方式发表自己对项目的看法。

六、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项目建设单位名称: 会泽县川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接待时间:每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

联系人: 易前程  

电话: 13888118298   

七、评价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评价单位名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评价单位通讯地址:贵阳市观水路46号

联系人:侯先生

电话:13648510615

邮箱:78115433@qq.com

七、公示时间

2012年5月11日至2012年5月21日

会泽县川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2012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