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P系统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所长信箱English中国科学院北京总部贵阳分部广州分部 |
文章来源:国家科学图书馆 |
科普报告会现场 12月14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主办的“科学人讲坛”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先生,举行“探月的形势与中国的嫦娥工程”科普报告会。此次活动由国家科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中国科学院团委联合主办,报告会由国家科学图书馆党委书记许平主持。来自京区研究所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科学爱好者近300人出席了此次活动。 欧阳自远院士在报告中回顾了从地球生命起源到人类的空间探测活动历史,深入浅出地解读我国的“嫦娥工程”,清晰生动讲解探月的科学意义、战略意义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进展和成就。他首先从中国古代诗词中月亮的别名谈起,在传统文化的优美意境中指出探测神秘的月球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接着简要回顾了世界各国月球探测的历程和成果,并讲述了人类重返月球探测的缘由和重要计划。报告还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背景和计划,详细阐述了我国月球探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工程的进展和成果,并对第三期探月工程作出了展望。 欧阳自远院士通过大量一手科学数据和图片解答了社会公众对于月球探测工程的疑问。人类重返月球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月球上有着丰富的资源。这些能源中不但包括太阳能,还包括可控核聚变发电能源等,欧阳自远院士认为,氦—3可以作为可控核聚变的能源,而月球上氦—3储量丰富,“至少可以提供整个人类今后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能源需求,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要重新认识月球和探测月球。” 人类重返月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开发利用月球特殊的环境。月球重量只有地球1/6,没有污染,没有磁场,因此可以生产许多地球上无法生产的产品。此外,欧阳自远还指出,人类重返月球的一个不可忽略的目的就是占领军事制高点。他指出:“中国必须具备一种能力,否则对于月球各种各样的利益,中国就没有话语权。” 对于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发展,欧阳自远院士充满了信心。“探月工程第三期将证明,中国人第一能够到月球,第二能够降落在月球,第三还能安全返回地球。把这三部分做完了以后,我们要把中国宇航员送上月球,要实现载人奔月,甚至进一步建设月球基地。” 在主题报告和互动交流之中,欧阳自远院士深切地表达了老一辈科学家对于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他指出我国在空间科技领域正面临“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形势,因此青年科技人才的迅速成长和勇挑重担十分重要,“我们嫦娥1号的任务是全球性、整体性的探测月球,我们要建设全部的基础设施、工程设计,还要培养一批嫦娥工程的人才。这批年轻人是完全值得信赖的,他们一定会挑起重担,而且会比我们这帮老头子做的更精彩!” 欧阳院士还结合自己年轻时代的经历,鼓励相关专业的学生积极投身到我国空间科技领域中来,不畏艰险、不畏困难,找准方向,踏实进取,一定能够为地球的未来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科学人讲坛”庆祝“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发射升空系列活动之一,此前国家科学图书馆还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天文馆、《航天器工程》杂志社、《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奇妙的宇宙 瑰丽的星空”天文图片展、“中国古代飞天梦”图片展、“嫦娥再奔月 华夏续新曲”——嫦娥二号探月科学对话活动、“极目苍穹品天图”天文图片欣赏、宇宙、星空探索科普(科幻)影视专题片展播等活动,积极开展相关天文知识传播和科学普及工作,增进社会公众对于天文学、空间科技等科学知识、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