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蟠龙镇是三条梁子五皮坡,三条冲子三条河,典型的喀斯特地形,要开车到二道岩村可不太容易。”六盘水市水城区蟠龙镇二道岩村的第一书记俞楠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
确实不容易,记者驾车沿着花木公路一路过来,在广袤的山区里蜿蜒盘旋,雨季过后,路面不时看见有边坡滑塌的现象,汽车要放慢速度小心通行。“别嫌弃,这已经比以前好很多了,以前没有这条公路,村民想要出趟远门得去二道岩火车站,有的地方只能人背马驮地走非常陡峭的山路,直到去年开展脱贫攻坚,把公路修到了二道岩村的家家户户门口,现在村民们去赶集,骑摩托车四十分钟就能到蟠龙镇上。至于路边有滑塌的情况嘛……哈哈,那不就是我来这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处理的问题吗?”俞楠对记者介绍道。
大山里的村庄
俞楠不是本地人,他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技术中心的副主任。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启动后,俞楠响应号召主动请缨,被省委组织部派驻到蟠龙镇二道岩村任第一书记。俞楠表示:“我就是来为脱贫后的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的。”
在俞楠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大山里的农田。二道岩村所在地平均海拔1200米,因为特殊地理因素,这里的农田基本都处于两山之间的陡峭坡地,山崖间最大坡度竟然达到了60度,恶劣的环境增加了许多种植上的困难,其中一项困难就是无法有效蓄水,农耕时节只能依赖人力引流,费时又费力。中科院驻村工作队利用专业知识,仔细研究地形地貌,引进节水灌溉技术并筹集资金在山间修建了六处蓄水装置,有效灌溉面积1000余亩,大大地缓解了农作物灌溉的问题。
山崖上的农田
解决了种植灌溉问题,还得思考种什么才能让农户们增产增收,驻村工作队结合蟠龙镇的天气情况以及地理环境条件,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大力推广猕猴桃、蜂糖李、刺梨、小黄姜、马铃薯、辣椒等农作物供农户种植;又采取微信、QQ、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技术需求,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实际难题,最后村里的农户们落实种植了刺梨3000亩,红心猕猴桃2100亩,蜂糖李1200亩,玛瑙红樱桃160亩,小黄姜100亩。
俞楠正在视察猕猴桃种植情况
播下种子只是第一步,工作队接下来还要发挥为农户们保驾护航的作用,他们积极联系武汉植物园专家,采取视频方式为村里的猕猴桃种植户远程“会诊”,解决猕猴桃常见病虫害防治问题,并邀请地化所、微生物所的老师们对农户进行产业种植培训,提升致富能力,还联系上海科技大学30余名师生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宣传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促进农业产业加快发展。
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气象灾害是最为影响农民收成的因素,以前的春夏交替之季就发生过一场冰雹让农户半年辛劳颗粒无收的惨况。为了能够帮助老百姓提前预告预警天气情况,将自然灾害影响降到最低,俞楠先后多次与省、市、区气象部门负责同志协商寻求帮助,终于在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二道岩村纳入水城区气象预警6小时短信服务平台,并在村里安装了一套先进的自动气象站,该系统能够为二道岩村周边十余公里农业种植带的农户们提供非常有效的实时天气预警服务,最大限度保护了农作物的茁壮成长。
自动气象预报系统
交通运输问题也曾经是二道岩村面前的一只拦路虎,俞楠拿出自己用无人机拍摄的十多处发生边坡滑塌路段的照片,记者才知道来时看见的边坡滑塌已经是经过紧急处理之后的状态了,今年更早些时间,持续强降雨后的地质灾害频发,部分路段被小规模的泥土滑坡冲断了,工作队立即赶往现场,冒着发生二次灾害的风险,连夜紧急处理,一直干到天亮,保障了公路运输的不间断。随着险情的增加,俞楠又带着干部们紧急撤离了身处地灾风险区域的群众,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下一步,就是把这些滑塌路段处理好,完全恢复我们公路的运输能力,并对背靠大山的人口聚集区,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针对性的排查,防患于未然!”俞楠铿锵有力地对记者说道。
工作队奋战在地灾现场
产业布局完成了,产业辅助设施也部署到位了,到了收获的季节,农产品的销售却成为摆在农户面前的最后一道难题。传统的农户式销售理念已经无法跟上市场脚步,酒香也怕巷子深,有了好的产品,还需要有现代的商业推广配合。俞楠结合自己的技术专业特点,根据二道岩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内容设计了独有的地标性LOGO,并根据农产品特点亲自上阵拍摄多种流媒体宣传视频,通过贵州省农经网、微信、视频号、抖音等多种网络媒体平台为二道岩的特色农产品进行推广。并鼓励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在线上、线下两种平台销售利润稳定的前提下带动广大农户共同销售获利,让农户更多分享到产业增值的收益。今年二道岩村的支柱产业红心猕猴桃大丰收,全村猕猴桃产量70吨,目前已完成全部销售,获利100余万元!
丰收的红心猕猴桃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需要有更多像俞楠这样的优秀党员干部,走进大山深处,勇于担当助农帮困的先锋,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推进“企、产、学、研”融合和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户家庭奔小康,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
本篇文章来源于 《天眼新闻》 (2021-10-28)|(作者 袁鹏 李泓昕 杨洋 肖磊)
原文链接:http://jgz.app.todayguizhou.com//news/news-news_detail-news_id-11515115760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