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与交流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矿物物理研究所(MPI)蔡闹博士访问地化所

发布时间:2017-11-13

  应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代立东研究员的邀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矿物物理研究所(MPI)蔡闹博士于118-10日来地化所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访问期间,蔡闹博士参观了中科院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并于119日在高压室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23相–新的富铝含水高压矿物的发现及地球科学意义”的学术报告。所内部分研究员及学生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高压室的代立东研究员主持。 

  水在深部地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影响熔融温度,地幔矿物组成等。尽管上地幔是干的无水的,但是转换带中的林伍德石却含有1.5 wt% 的水。这表明水可以通过致密的含水镁硅酸盐岩以及名义上的无水相如辉石,橄榄石和石榴石形式的俯冲板块将水输送到地幔过渡带或更深处。 

  蔡博士首先介绍了实验发现的新的含水相。利用Al3+ H+ 取代A相中的Si4+以及Mg2+ 来增加A相中的含水量,并在10GPa1000℃的实验条件下发现了具有未知X射线衍射图谱的新含水相。蔡博士利用X射线衍射,投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成功获得了新相的晶胞参数和化学组成,并命名为23?相。其晶胞参数为a = 5.1972(2)c = 22.991(4) V = 537.8(2) 3,化学式为Mg11Al2Si4O16(OH)12,含水量为:1213%。随后蔡博士进一步介绍了23?相发现的地质学意义。Phase A是冷板块中主要的含水相,在真实的俯冲环境中也存在大量的铝,这就为23相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性。而且在变质地幔中的主要成分天然绿泥石的分解实验也证实23相的存在。所以23?相是一个重要的天然含水相,并且与A相一起将水输送到深部上地幔甚至地幔转换带。 

  蔡闹博士简介: 

  蔡闹,博士,于20082010年分别获得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学士学位和吉林大学硕士学位,于2015年获得日本爱媛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2016年–至今,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矿物物理研究所 (MPI),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主要从事高压矿物物理学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主要涵盖:针对地球内部多种不同的含水矿物体系,诸如绿泥石、富水辉石HAPY相等,对其状态方程、弹性、谱学等性质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尤其,最近首次发现了存在于俯冲带中一个新的富铝含水高压矿物:23相,并对其晶体结构、晶格常数、赋存状态等进行系统揭示。

  

  代立东研究员主持报告

  

  蔡闹博士作报告

  (地球内部物质高温高压重点实验室 代立东课题组/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