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新闻

深空探测不止步 为科学奉献一生—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事科学研究五十五周年纪念活动

发布时间:2010-11-23

截止2010年,这个被誉为“嫦娥之父”的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从事地学研究已整整走过了五十五个年头。11月14日,这位从地质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开始、到从事地下核试验研究,从开创研究各类地外物质—陨石、宇宙尘、小天体撞击、月球岩石和比较行星学等研究,再到主持月球探测计划的受人尊敬的老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地球化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科协的同仁们,共同参与回顾从事科学研究五十五周年的活动。

牵动人心的“嫦娥二号”

“欧阳院士的报告就像给地化所砸下一颗陨石,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振奋!”一位地化所的老研究员如此说道。这场被比喻成“陨石撞击地球表面”的报告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特意为地球化学研究所全体科研人员、研究生及贵州省科协带来的《“嫦娥二号”的进展及中国火星探测》报告。14日上午,这场由“嫦娥二号”进展情况、火星探测的科学任务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科学目标、对地化所的发展希望等几个部分组成的报告,吸引了贵州省科协领导、全所科研及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200余人共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会大厦报告厅。

欧阳自远院士首先介绍了月球探测的历程、“嫦娥二号”的使命和科学目标,以及我国探月二期工程。“要实现载人登月,首先得完成无人月球探测,即实现我国探月计划‘绕’、‘落’、‘回’的三期探测。”在介绍探月工程时,欧阳自远院士说,探月一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已获得圆满成功;探月二期着陆器和月球车将在月球实现安全软着陆和精细探测;探月三期中,不仅要在月球上安全着陆,月球车还要在月球上打钻取样、着陆器在月面挖掘和收集样品,并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

“嫦娥二号”原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在“嫦娥一号”圆满出色地完成任务后,便没有必要再发射备份星。“嫦娥二号”作为“嫦娥二期”的先导星,在工程上的主要任务是试验验证与月面软着陆相关的部分关键技术和新设备,试验新的奔月轨道,降低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风险。嫦娥二号在科学上的首要任务是对月面着陆区进行详查,精细地测绘着陆区的地形地貌。为此,嫦娥二号相对嫦娥一号做了多方面改进和提高,主要包括:

(1)嫦娥二号将新开辟地月之间的“直航航线”,直接进入200千米×380000千米的地月转移轨道,使嫦娥二号的地月飞行时间缩短至112小时。

(2)嫦娥二号卫星将在距月球表面约100千米高度的极轨轨道上绕月运行,较嫦娥一号距月表200千米的轨道要低,有利于对重点地区作出精细测绘。

(3)嫦娥二号所携带的CCD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由嫦娥一号时期的120米左右提高到小于10米。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4)嫦娥二号的主要科学目标是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其他科学探测总体上将延续嫦娥一号科学目标。对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近月空间环境等做更进一步的科学探测,由于2010-2011年正值太阳活动的小峰年,将能够获得更丰富和精细的科学探测数据。这些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探测数据可以与嫦娥一号的探测数据进行互相校核,进一步改进月球遥感数据的定量反演算法和模型。

(5)嫦娥二号将演练嫦娥三号的软着陆前的轨道,需要将运行轨道高度由100千米再调整到近月点为15X100千米的椭圆轨道,嫦娥二号将根据软着陆前的轨道变化要求进行演练。

(6)根据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要求,为提高测控精度,除S频段外新增了X频段的高精度测控体系。

总之,当前嫦娥二号已经圆满完成各项关键技术试验工程任务,为“嫦娥三号”着陆器软着陆月球,得到精细的着陆点的地形地貌。科学目标正在有效实现。随后。欧阳自远院士还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第二期、第三期的概况与未来的载人登月展望。

改造火星,再造一个地球

“火星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欧阳自远院士在谈到火星探测时,首先对火星的特征进行描述,例如地球上的一天是23小时56分,火星是24小时37分,有几乎相同的昼夜;地球的轨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是23度27分,火星是25度11分,它们有几乎相同的季节变化。这些相似性都表明,火星是人类向太空移民的最好候选者。“人类一直在寻找地球以外的‘第二栖息地’,在地球周围,火星是最适合改造的星球。”欧阳自远院士说。

在“火星探测任务与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科学目标”部分,欧阳自远院士从火星的基本资料开始介绍,讲到火星探测的重要性和三大科学任务、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等多个方面。他指出,火星探测的三大科学任务是:(1)探测现在火星生命活动的信息;探寻火星是否过去存在过生命;火星生命活动生存的环境--探测火星水体的活动与演化;为生命起源和探寻地外生命提供新的科学依据;(2)探测与研究火星的演化以及与类地行星的比较研究,为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提供新的科学论据;(3)探讨在火星建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提高其表面温度;增加大气浓度,改变大气组分,建立火星表面生态环境等的长期改造与今后大量移民,建立人类第二个栖息地的前景。

欧阳院士介绍说,作为最像地球的行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的科学目标包括星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火星表面矿物岩石分布调查和资源分析;火星表面水体、水冰和大气中水分子的探测与研究;火星物理和大气层探测等几个方面。“我国已具备自主火星探测能力,有望在2013年实现首次自主火星探测器发射。”欧阳院士说,探测火星的总目标是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服务。

加快行星科学人才培养

欧阳院士曾经工作多年的地球化学研究所,是培养研究人才的一个摇篮,在肯定研究所成绩的同时,欧阳院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探月潮、火星探测潮已掀起,对空间探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指出,需要更多具备行星科学背景的人才,而不是单一的地球科学知识人才,不能孤立研究地球,要做到系统研究太阳系行星的共性与个性,认识太阳系行星的先天遗传和行星各自的后天发展,才能整体性、综合性认识地球的起源和演化,才能以提高我国月球和行星探测的科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欧阳院士强调,要做好迎接月球样品和火星探测的地球化学测试与研究的准备,提高地球化学研究技术能力,推进地球化学科学研究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并且要拓宽视野,加快行星科学人才培养步伐。所以不能局限于地球去研究地球与太阳系的行星系统,要以地球为基础开展太阳系的比较行星学研究,不去认识火星、金星等太阳系其他行星,很难真正了解地球的起源和演化。他希望更多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和嫦娥工程的行列中来,共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美好前景、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繁荣昌盛做出历史的贡献。

向老科学家看齐

“欧阳,自远方来,中国乐乎!欧阳,自远方来,贵州乐乎!……”在为欧阳自远院士从事科学研究五十五周年举行的欢庆会上,一首诗朗诵道出人们对欧阳院士的无限崇敬。来自贵州省科协和国家天文台的领导、全所科研人员、欧阳院士全家及学生们,共计150余人共同为欧阳院士祝贺。

当大家共同观看了cctv10《大家》栏目对欧阳院士的专访,了解到欧阳院士从业以来的走过的历程时,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对这位为深空探测奉献一生的老科学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地化所所长胡瑞忠、省科协副主席路贵、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刘晓群,以欧阳院士的学生和子女,纷纷为欧阳院士发表了祝辞,听着年轻人们的话,看到一大批各领域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欧阳院士十分欣慰,他鼓励大家投入到探索宇宙奥秘和嫦娥工程的行列中,更是表示他将坚持开展太阳系的探测与研究做下去,坚定信念、勤奋工作、继续探索、和而不同,发扬团队精神,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为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多作奉献。(陈娟弘 供稿)

 

庆祝欧阳自远院士从事地学研究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暨欧阳老师七十五华诞活动图片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