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基础与交叉前沿科研先导专项(B类)“类地行星的形成演化及其宜居性”科技指标和成果产出审查会在北京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前沿局王猛副局长、前沿局交叉处沈连成处长、前沿局交叉处李磊副处长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曙光院士,贵州师范大学张绍东教授,北京大学胡永云教授,同济大学冯永玖教授等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并给与指导。此外,专项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雄耀研究员、专项领衔科学家汪毓明教授,以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秦礼萍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建忠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立波研究员等项目负责人参会,共同对类地行星专项5年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审查。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李雄耀研究员致辞
中国科学院前沿局王猛副局长致辞
会上,汪毓明教授从制度与管理、重大研究成果产出、支撑国家重大航天任务、导出重要科技项目、推动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学术交流、带动学科发展等方面详细汇报了专项过去5年取得的成果。随后三个项目负责人就各自项目的具体研究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进行了详细汇报。
专项领衔科学家汪毓明教授作总结汇报
项目负责人秦礼萍教授、刘建忠研究员、刘立波研究员分别作汇报
与会专家对专项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专项定位明确,充分发挥了先导专项的引领示范作用,出色完成了各项既定科技目标,在有组织的创新研究模式下,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标志性的成果。专项吸引了一批海外青年才俊,整合并壮大了国内研究队伍,有效提升了科研创新能力和承担重大国家科技任务的实力,为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实施和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支撑。
与会专家点评
与会领导和专家强调,要进一步整合、凝练和提升现有成果,高质量完成综合绩效评价和验收工作,大力推进行星探测工程的实施以及未来探测计划的论证,实现从技术驱动向科学牵引的战略转变,助力我国行星科学领域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月球中心 李婧/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