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美夫研究员邀请,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赵越研究员和张拴宏研究员于11月4日至6日访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并于5日下午在矿床室“地球演化与成矿高级学术论坛”分别作了题为“构造气候-欧亚北冰洋水系形成与北极海冰形成”“青藏高原构造地貌之钥匙”和“华北克拉通燕辽大火成岩省及其全球对比”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矿床室周美夫研究员主持,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50余人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报告中,赵越研究员就晚上新世以来北极海冰的迅速扩张和全球气候变化的联系进入了深入细致的介绍。赵越研究员及其团队通过准噶尔盆地残留湖相地层的分布和上新世河流相沉积物的年代学研究,将额尔齐斯在准噶尔盆地发育为外流河的时间限定在约2.8 Ma;同时结合晚第三纪亚洲中部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及戈壁阿尔泰山隆升历史,发现该时期与北极海冰迅速扩张的起始时间吻合,诠释了构造-地貌-气候是如何互相关联和互相影响的。
此外,赵越研究员就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及其地质、地貌响应等问题做出了深度的剖析。通过分析青藏高原河流(龙川江、克里雅河)的古地层、古水流方向、古生物等多角度发现,龙川江的河流地貌形成不早于15万年,约2.8 Ma之后,龙川江的地貌才发生初始演化;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老于1.1 Ma,前克里雅河的历史不超过3 Ma,从而推测青藏高原地区构造隆升的时间应不早于2.5 Ma。
大火成岩省对研究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与生物灭绝、大规模成矿及超大陆的重建和裂解均具重要意义。张栓宏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我国燕辽地区侵入到中元古代地层中的一套约13.2亿年的大规模辉绿岩床,并与全球其他地区同期的基性岩进行对比,发现其共同构成了长度>15000 km、形成于巨型裂谷环境的基性大火成岩省;并将该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全球火成碳酸岩型的稀土矿床相结合,这为认识大火成岩省的形成与全球稀土和金属成矿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报告内容引人入胜,现场师生发言踊跃,与报告热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会议取得良好效果。
赵越研究员作报告
张栓宏研究员作报告
(矿床室 常欢 胡文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