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应冯新斌所长邀请,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潘永信院士访问地化所,并受邀于矿床室3楼会议室作学术报告,来自所内和所外的共百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报告。本次报告由冯新斌所长主持。
潘永信院士作题为“天问一号科学研究进展”的报告。他首先从探测火星的重要性引入,简要讲述了人类探索火星的历史。随后,他回顾了“天问一号”任务的流程,并介绍了该任务搭载的科学载荷、主要工程创新以及科学目标。围绕“天问一号”火星水和宜居性的总科学目标,他系统梳理了祝融号火星车探测的科学进展和环绕器探测进展,从祝融号着陆区地质背景、地貌、水环境、地磁场、古环境以及火星大气和空间环境等方面总结了“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成果。最后,潘永信院士分乌托邦平原南部区域综合研究、火星全球及重点区域研究和火星圈层过程研究三个部分阐述了“天问一号”的下一步工作目标。
本次报告引发了与会师生的热烈讨论,结合研究背景,同报告人进行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及讨论。
报告人简介:
潘永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85年于武汉地质学院获学士学位,1988年于中国地质大学获硕士学位,1998年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岩石磁学、古地磁学、生物地磁学、行星磁场与宜居性等研究。开拓了我国生物地磁学研究新方向。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德国洪堡基金、中国青年科技奖等。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地球物理学报》和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主编。
韩紫萱/供稿 陈宏伟/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