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矿床室第三十八期 “青年学术论坛” 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2-02

  12月1日下午,矿床室第38期“青年学术论坛”在室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期主题为“矿床中的矿物学”。围绕该主题,本次论坛邀请了地化所新入职的张世涛和高伟两位博士分别从蚀变矿物勘查和热液磷灰石定年的视角探讨了热液矿物在矿床学研究中的运用。地化所40余名科技人员及研究生通过线上和线下参会,会议由朱经经研究员主持。

  张世涛博士的报告题目是《典型矽卡岩铜矿蚀变矿物勘查标识—以长江中下游鄂东南矿集区为例》。他首先介绍了当前国际金属矿产勘查的主流趋势和近年来新发现斑岩型铜矿的决定性勘查方法,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蚀变矿物勘查的最新进展。然后,以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鄂东南矿集区内的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绿山铜金铁矿床、鸡冠嘴金铜矿床和铜山口铜钼矿床)为例,在系统性蚀变填图的基础上,在矿区识别出大量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并发现富铁绿泥石和绿泥石高Pos2250值(>2250nm)、高岭石族高Pos2170值 (>2170 nm)、云母族矿物异常Pos2200值等参数可以作为区域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蚀变矿物勘查标识。同时,利用不同类型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和共生组合关系,揭示了铜绿山铜金铁矿床的热液流体演化。最后,通过与斑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基于从热液矿化中心向外—温度梯度递减的面型蚀变分带特征)对比,提出典型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指示型矿物光谱参数和化学成分变化主要受控于原岩和热液流体成分。

张世涛博士作报告 

  成矿时代的精确限定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高伟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沉积岩型金矿床定年的潜在时钟—热液磷灰石》。他首先回顾和评述了目前关于造山型金矿床和卡林型金矿床中常用的定年方法,提出热液磷灰石是这些金矿床中常见的蚀变矿物。随后他以右江盆地几个典型卡林型金矿床为例,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建立了准确的基于成矿作用过程的矿物共生序列,识别出与金矿化密切相关且同时的热液磷灰石;进而采用LA-ICP-MS查明U、Th和REE等元素在磷灰石中的分布特征,并联合FIB-TEM手段证实U、Th和Pb元素在磷灰石中以进入晶格形式赋存。在此基础上,采用SIMS确定了右江盆地卡林型金矿床主要形成于150~140 Ma。最后,高伟博士就如何获得好的磷灰石U-Th-Pb年龄进行了详细剖析。

高伟博士做报告 

  本次报告内容丰富,会议气氛浓厚,讨论热烈。与会人员就相关科学问题,与报告主讲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促进了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取得很好效果。与会人一致认为报告丰富精彩,视野开阔,收获良多。

  

(张世涛 高伟/供稿 朱经经/摄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