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孙晓明教授、李文昌研究员、陈华勇研究员访问地化所

发布时间:2018-10-23

10月18日,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演化与成矿高级学术论坛”邀请到中山大学孙晓明教授、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李文昌研究员、中科院广州地化所陈华勇研究员为地化所师生带来三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所长胡瑞忠研究员主持。 

孙晓明教授报告题目为“特提斯构造域碰撞造山过程中的金矿化”,报告用大量实例指出成矿作用贯穿于碰撞造山的全过程,冷碰撞的阿尔卑斯造山带难成大矿,而热碰撞的喜马拉雅及扎格罗斯带可以大规模成矿。他对特提斯-喜马拉雅巨型成矿域中的主要金矿类型、不同类型矿床成矿特征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典型矿床进行了剖析;另外还指出成矿流体中Bi和Au的关系密切。李文昌研究员报告题目为“东特提斯‘多岛弧盆成矿’和‘陆内构造转化成矿’”,他指出东特提斯的构造演化经历了原特提斯、古特提斯和(中)新特提斯演化阶段,并详细地介绍了古特提斯三江多岛弧盆系结构及其主要成矿带的成矿模型,以及新生代“陆内构造转化”控制的喜马拉雅期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其成矿机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东特提斯成矿作用的认识。陈华勇研究员作了题为“俯冲带成矿作用及其重要科学问题”的学术报告,以北美西部、南美西部、菲律宾和中国东部为例生动地讲述了俯冲带成矿的“三特”特点即:特定时间(非同寻常的俯冲动力)、特定区域(较为专属的俯冲类型)和特定类型矿床(恰到好处的俯冲行为)。最后指出俯冲带成矿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我们对于俯冲带知之甚少,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解决。  

报告会现场气氛非常活跃,与会师生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深入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孙晓明作报告 

 

李文昌作报告

 

陈华勇作报告 

(矿床室 武丽艳/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