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进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稀散矿产资源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贵阳召开

发布时间:2017-10-26

10月22日-24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稀散矿产资源基地深部探测技术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论证会在贵阳召开。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项目专家组、各课题和专题负责人、学术骨干及研究生等共计50余人参加了会议。专家组成员包括:翟明国院士、赵振华研究员、华仁民教授、吕志成研究员、孙晓明教授、周琦教授级高工、胡瑞忠研究员、王世杰研究员、黄智龙研究员。

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9家科研院所、高校、行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优势研究团队共同承担,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温汉捷研究员,共设立4个课题,执行期限为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项目围绕“稀散金属元素成矿系统与资源基地深部探测”科学问题,建立“矿床模型+地球化学异常+地球物理异常”为一体的综合探测技术体系,可为我国增加稀散元素资源储备和满足未来我国科技发展对稀散元素资源的需求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项目启动会上,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黄铁青副局长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胡瑞忠研究员分别代表项目依托部门及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致辞。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樊俊处长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执行、管理、监督等做了政策解读,强调项目承担单位是科研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使用的责任主体,要按照法人管理责任制要求,切实做好项目组织实施、内部管理等各项工作。

项目首席科学家温汉捷研究员对项目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等作了总体汇报。各课题负责人就课题研究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或实施方案、课题实施进度安排、研究队伍及阶段性考核指标等方面进行了汇报。在认真听取汇报后,与会的咨询专家对各课题实施方案逐一质询,分别形成针对各个课题的论证意见。专家组成员认为该项目对于揭示稀散金属超常富集的背景和机制,发展稀散金属深部成矿综合信息集成-预测-定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针对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和建议。

项目组成员感谢专家组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在充分吸纳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完善各课题的研究方案;项目组将围绕项目目标,通力合作,保障项目的顺利执行。

 

项目专家组成员、管理部门领导、项目课题负责人、学术骨干合影留念

温汉捷研究员进行项目启动专题汇报

项目专家组组长翟明国院士对项目汇报进行点评

附:项目背景

稀散金属(包括镉、镓、铟、铊、锗、硒、碲、铼)是现代工业、国防和尖端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撑材料,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具有“四两拨千斤”的重要战略意义,因而被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视为21 世纪的战略物资,加以资源保护和战略储备。国外政府机构、发达矿业大国、国际学术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稀散矿产资源的战略规划和研发计划,如2009 年德国发布了《新兴技术对资源的需求》,预测和制定了到2030 年未来新兴产业对稀散金属资源需求和应对策略(Bundesministerium fur wirtschaft und technologie,2009);2012 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了《能源和矿产资源科学战略(2013-2023)》,报告重视对新兴能源和高技术型矿产的需求,把镉、镓、锗、铟、硒、碲等新兴产业所需的矿种作为研究重点,强调对这些矿种的资源分布、成矿条件、地质演变和矿床类型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 年)》提出了“以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为重点,开展稀土以及稀有、稀散矿产资源战略调查,争取发现新的独立矿床”,有力地推动了稀散矿产资源基础理论研究和找矿突破,为我国稀散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提出了“研究稀有金属、稀土元素及稀散元素构成的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技术”,将稀散矿产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如何加快稀散矿产资源找矿突破、增强稀散金属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重要科技问题。

(科技处 供稿/摄影)


附件下载: